光明日报发表时评 :化解楼市风险需要公众理性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11-11-17 阅读量 :
最近一段时间 ,僵持的房价终于开始松动 ,一线城市如北京 、上海等地出现二手房交易量价齐跌的景象 。于是 ,我们看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 :打出“大幅降价”旗号的售楼处里 ,一边是新的购房者排队抢房,另一边则是老业主举着“抗议欺诈”的横幅要求退房 。
因为新开或新推楼盘价格低于当初购房时的价格 ,老业主们就要求退房或者补差价 ,从而集体与地产开发商闹 。媒体为这种现象起了一个形象的称呼 :房闹 。可以预测 ,如果房价持续走低 ,因新房降价而致房屋“隐形贬值”的业主还会有更多 。
辛苦攒下了购房款 ,新房还没见着 ,就已经因降价损失数十万元 ,业主们的遭遇获得不少的同情 。但在律师们看来 ,最大的维权就是维护合同 ,对于业主们的遭遇 ,感情上值得同情 ,但在法律上 ,大部分的“闹”都无法可依 。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表示 ,对于房地产一系列的调控措施 ,决不可有丝毫动摇 ,目标是要使房价回归到合理的价格 。此言表达出中央调控房价 、促使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坚定决心 。对于“合理的价格”,各方有着不同的理解 ,但住房作为商品,其价格根据供求变化上下波动 ,这是最基本的道理,因此,不可能永远涨下去 ,也不可能一直保持不变 。
有调查显示 ,11月首周楼市继续走低 ,当期监测的35个城市有28个成交量同比下滑 ,6个城市成交量降幅在50%以上 。继一线城市部分楼盘降价后 ,降价趋势正向二三线城市或更大范围蔓延 。而随着限购 、限价等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显现 ,加上今年要确保完成的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住房 ,楼市整体下降已是大势所趋 。
楼市存在泡沫 ,这句话经济学家已经说了无数次 。但泡沫在破碎之前不仅无法预测 ,而且会越膨胀越漂亮 。公众从“谨慎观望”到“不买就涨”,购房心态也随着市场变化不断调整 。观望者趋之若鹜 ,得利者暗自窃喜 ,公众追涨不追跌的消费习惯 ,更成为炒房者一再抬高房价的社会心理基础 。如果房价猛降 ,对于购房者来说 ,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但这就是市场 ,这就是价值规律 ,房市不是完美的避风港 。因此 ,在要求公众购房保持理性的同时 ,政府部门也要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严厉打击价格欺诈等行为 ,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
房市存在风险 ,是不争的事实 。房价回归 ,如大潮退去 ,除了让一些炒房“裸泳”者现身 ,也殃及“池鱼”--普通购房者 。因此 ,在调控房价的同时 ,如何化解楼市降价后的风险 ,已经成为摆在政策制定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