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开发企业大量快速消失 房价下降或将是2012主旋律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12-02-05 阅读量 :
对于房企而言 ,2012年将并不好过 。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 ,随着中央严厉打击投资投机调控楼市 ,量价齐跌成为楼市主基调 ,一批房企通过各种方式快速消失、倒闭 。而随着政策的持续从紧 ,库存日益增加和资金日渐紧张 ,房企危机正逐渐加重。在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逼迫下 ,市场将迎来更大一轮的调整 。
正在快速消失的房企
2011年12月19日 ,北京市住建委发文称 ,北京东方时代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473家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质证书 ,有效期届满后未依法申请延续或工商营业执照已注销 。根据有关规定 ,已注销上述企业的开发资质 。
对此 ,北京市住建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这意味着这473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将不能在北京市进一步从事开发 。一定程度上 ,这473家公司今后将在京城楼市消失 。
从整体数字上估算 ,可以发现这一波房企消失潮将会持续进行 ,甚至会呈现加剧势头 。据上述北京市住建委有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北京市房地产资质有效期内的企业大数是3000家左右 。而来自北京市国土部门的数据显示 ,最近几年来 ,北京市每年公开出让的经营性土地的平均供应规模不足200宗 ,而且今后经营性土地供应规模越来越难以超过200宗 。假如以5年时间来计算 ,即便有1000家房企可以获得土地 ,原先拥有土地的房企5年内也应该开发完毕 ,那么这就意味着过五年后有将近2000家房企无法获得新的土地 ,而且每年市场都会有新的进入者 ,那么这2000家房企的出路或许也是消失 。
房企消失潮并不只是出现在北京 。武汉市房管局去年四季度公布的数据显示 ,截至2011年10月底 ,武汉共有在册房地产开发企业1375家 。相比2010年同期 ,房企数量减少了200余家 。
被注销开发资质可以很明显地判断房企的生死去留 ,但很多时候 ,尽管房企仍然具备开发资质 ,甚至是项目仍然在运转 ,其背后的主人已经更改了 。如保利地产通过购买项目公司股权的方式收购北京海淀区东升乡地块 ;近日上海地产界围绕上海证大外滩地王也是纠葛不断 ;杭州绿城则不断通过卖项目的方式甩包袱 。
据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不完全统计 ,2011年上市房企中,股权出让共183宗 ,相比去年增加72宗 ,增长65%.在当前房企资金充实度大大降低而存货积压的情况下 ,明年房企的股权并购仍会继续 。
政策左右楼市命脉 ?
以北京市场为例 。据了解,项目开发完毕 ,土地少 、地价高无疑决定了一些房企的去留 。
但仅此并不能解释的是 ,与去年注销了185家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质相比 ,今年的注销数量明显大幅增长 。其次 ,记者从2011年北京注销开发资质的473家房企中发现 ,有些企业的注册成立时间为2009年 、2010年 ,但仅成立了一两年就迅速注销 ,另外有些房企成立了近20年 ,偏偏也选择在2011年注销 。第三 ,不仅是一些小型房企注销开发资质 ,一些大型房企如北京世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也在这波被注销的房企中 。对此 ,北京世茂有关负责人表示 ,这是因为该公司已开发完旗下项目 。但分析人士指出 ,这并不排除世茂有看淡北京市场之意 。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表示 ,房企注销潮 、并购潮 、退房潮等等 ,这些都是表象 ,背后是中国楼市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 ,楼市暴利色彩正在逐渐褪色 。一方面是投资投机性需求受到抑制 ,市场受到冻结和分流 ,销售遇冷 ,库存上升 ;另一方面是融资成本 、拿地成本等提高 ,房企资金压力巨大 ,现金为王渐成共识 。
万科北京公司高管肖劲认为 ,中国楼市说到底是政策市 ,政策的变化带来市场的变化 ,主要是限购 、限贷等政策对市场影响较大 。
降价将是2012年的主旋律 ?
从政策层面来看 ,2012年楼市调控仍持续释放从严从紧的信号 ,一定时间内调控不会松动已是业内共识 。
记者通过春节期间的走访发现 ,从市场面来看 ,楼市仍然十分冷清 ,交易陷入停滞僵局 。在多个售楼处及中介门店 ,记者普遍看到的是关店停业 。根据伟业我爱我家集团统计 ,1月16-22日北京全市新建商品住宅网签总量为536套 ,环比前一周的网签总量下跌了70.2%,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了83%.全市二手住宅网签总量为785套 ,环比前一周的网签总量下跌了30.2%,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了86.5%.
世联地产分析师认为 ,房企间竞争加剧乃至并购加剧 ,成交下降 ,房价调整仍将是2012年的主旋律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日前发布2012年中国经济预测报告显示 ,综合调控政策 、市场供需等各项因素 ,2012年商品房价格将难以维持增长趋势 ,转而进入下行通道 ,预计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将同比下降5.3%左右 。
但同时也有专业人士指出 ,由于开发商无钱买地等 ,最终将迫使调控停止 。
不过 ,应该看到的是 ,一方面高房价确实不可持续 ,楼市过去一直是暴利行业 ,房价收入比较高 ,严重影响民生和经济的可持续性 ;另外 ,通过经济结构的重新组合 、产能的重新配置 ,中国经济不仅有出路 ,而且将找到新的发展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