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山填沟在青白石可腾出4万亩建设用地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10-04-13 阅读量 :
作为一个寸土寸金的城市
,兰州城关区的土地极为有限
,如何去拓展城市空间
?随着兰州市“移山造地”工程项目的启动
,无疑将会为主城区未来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日前
,有关专家提议
,政府可对青白石石沟村进行开发
。开发后为城市发展“腾出”至少4万余亩土地
,同时
,依石沟村北接皋兰水源乡
、什川镇
,东辐射榆中
,南承雁滩城区的区域优势
,走改良生态持续发展道路
,跨区域建设大型生态观光农业种植
,或借建设铁路北站的优势
,打造与九州开发区相得益彰的新兴工业园区和物流中心
。
寸土寸金 城市发展的路在何方
?
当前城关在发展中面临着人口密度大
、建筑密度已基本饱和
、土地资源严重稀缺等多个制约发展的瓶颈
。据悉
,目前在兰州城关区63平方公里的建成区内
,常住人口已经达到100万
,流动人口近40万人
,人口密度达到2.3万/平方公里
。这比上海
、北京甚至香港的人口密度还要高
。多年来
,城关区政府虽然采取“向荒山要地”的战略
,但还是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
由于所处的区域位置特殊
,商贸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房地产开发的不断扩张
,严重挤占了工业用地和发展的空间
,影响了工业的规模化发展
。到目前为止
,随着兰州卷烟厂
、酒钢集团兰州分厂
、甘肃奇正实业有限公司等一大批骨干企业的相继外迁
。受发展空间制约以及部分企业“出城入园”搬迁影响
,城关区工业经济逐年萎缩
,规模以上企业由2004年的124户减少到目前的59户
,平均每年减少13户
。土地资源的紧缺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
,也使该区的工业园区建设难以实施
。原有的雁滩工业城和拱星墩工业城已相继撤销
,区域内现只有正在规划建设中的九州生物医药园区和食品加工园区
。目前
,入驻九州开发区的工业企业共41户
,主要涉及食品加工
、生物制药
、型材加工
、化工
、印刷等行业
,工业占地846.66亩
,占已开发建设用地的15%。近年来
,虽然在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开发区资金缺口仍然很大
,区内基础设施建设仍严重滞后
,制约和影响了开发区的内外交通和投资环境
。
自然条件恶劣
、地质灾害频发不如填了造地——
青白石有4万亩土地可开发
如何在青白石地区寻找到一片可供开发的土地呢
?日前
,在专家的指引下
,记者来到了青白石石沟村进行走访调查
。
青白石石沟村
,地处城关区北部
,北与皋兰水源乡
、什川乡接壤
,上坪村
、白道坪
、大浪沟环拱与其东南面
,面积约12平方公里
。地貌以山岭梁
、沟岔为主
,山荒岭秃
,有李家沟
、正沟等九个大沟
,纵横交错
,山大沟深
,陡峭不平
,地表有黄土覆盖
,山无一树
,植被脆弱
,水土流失严重
,属典型的失陷性黄土地质
。
“眼看黄河水滔滔
,坪上庄稼尽枯焦
,河滩土地全淹没
,沟地连土都冲跑”
。据青白石石沟村村委会主任陈连财介绍
,这就是以前青白石石沟村的真实写照
。
交通不便 地质灾害频发
记者在石沟村走访时看到
,由于受地貌
、地质限制
,村民们只能依山就势
,削坡填沟
,将住房建在面积狭窄
、地势陡峭的半山腰
、沟岔间
,布局凌乱
,不成格局
,核心聚集处拥挤不堪
,而边缘散居处两三户独居一隅
。三百多户村民散住在一条条沟岔里,经常是“对面能望看
,相距路数里”
,现主要形成了庄子沟
、岔子沟
、大弯沟和回道沟等几个集中居住区
。据陈连财告诉记者
,作为省会兰州中心区所辖的近郊村庄
,目前
,石沟村全村没有通自来水
、没有专业医疗诊所
、没有文化娱乐设施
、没有绿化
、亮化基础建设
。
“晴天土飞扬
,雨天排洪沟”
,雨小湿滑难行
,雨大就会引起山洪暴发
、山崖垮塌
,道路不是被冲毁
,就是被掩埋
,如事故发生在瓜果成熟时节
,交通不畅,外运受阻
,一年辛苦就烂在地里
,村民只有急断肠子骂爹娘了
!”陈连财告诉记者石沟村之所以穷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道路交通不便
。
此外
,由于受地貌
、地质
、村落布局和经济条件限制
,石沟村在生活
、生产中面临严重安全隐患
。截至目前
,全村已有70%的住房存在地基坍陷
、构造老化
、破损漏塌等安全隐患
。
专家建议 削山造地开发青白石
在日前的有关会议上
,鑫报经济分析师程里安建议
,城关区政府应当尽快整合现有土地资源
,大力发展园区经济
。兰州理工大学的夏天东教授也认为
,在省会城市的核心区发展工业
,一定要有园区
,建议城关区政府在交通便利
、信息发达等条件较好地段
,打造一些工业园区
,以吸引优秀工业企业入驻城关
。但是发展园区工业一定得要有土地,地从哪来
?
为此,有关专家建议
,城关区面临土地紧张和资金短缺
,使得项目建设
、招商引资面临困难
,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放缓
。所以要考虑把不足1万农民但却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的青白石
、皋兰山地区的土地集约起来
,拓展城市发展的空间
。青白石石沟村面积近12平方公里
,距离城关区市区仅2.5公里
,与雁滩隔河相望(如市政府规划中的雁青大桥建成
,土地资源将急遽升值)
,可作为城关区实现工业
、加工制造业转移和建立商业中心物流辅助园区
,潜力巨大
。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兰州市第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上
,城关代表团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在“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中给予城关区土地开发整理优惠政策的议案》
,建议开发周边荒山
,增加有效利用土地面积。其中
,建议对青白石地区以开发建设用地为主
,通过削山填沟
,作为各类工业园区建设用地
。鉴于青白石地区积重难返的现状
,兰州有关城建方面的专家建议
,该地区虽然长时间的发展相对滞后
。但在同时
,也给将来的开发提供了“空白纸上好画图”的便利
,集体所属产权相对单一
,拆迁移民补偿代价相对较小
;山大沟深的地貌和黄土地质
,可采用抽水冲积
、爆破推填等相对费用较低的施工手段
;村民也可以为开发提供相对实惠可靠的劳动力
。
2010年年初
,兰州市城关区政府有关领导在对青白石石沟村进行实地调研后表示
,应尽快组织有关部门
,对该地区进行前期规划
,以实现对这个青白石地区的早日开发
。从而彻底解决影响城关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
,从根本上实现“首善之区”的率先发展
。
作为一个寸土寸金的城市
,如何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拓展空间
?成为政府面临的一大难题
。而伴随着兰州市“移山造地”工程项目的启动
,让人们的目光再次集中在兰州北部广袤的土地上
。但如何在这样的一张“空白纸上好画图”呢
?按照专家以及有关部门的初步设想
,将对该地区的开发主要通过三个步骤
。首先
,通过“挪窝移民——创建新家园”
、“移山造地——整合土地资源”
、“科技兴农——推广现代农业生产”等一系列大胆的发展构想
,让这个穷山沟彻底大翻身
。
“挪窝移民——创建新家园”
。舍弃现有的庄子沟
、岔子沟
、大弯沟等几个集中居住区
,在回道沟开辟新家园
。在回道沟口向里1公里处(与上坪村和绿化山相邻)
,有一块低缓的丘陵和坡地,坐北朝南
,依山朝阳
,城市俨然在目
,现仅有耕地100多亩
,如对其进一步开挖整合
,可整理出土地1000多亩
,足以安置三百户村民
。其中500多亩供建设石沟新村之用
。石沟新村按新农村建设标准科学规划
,可以打造成为全省小流域治理和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工程
。
“移山造地——整合土地资源”
。作为省会中心区的城关区
,土地资源限制是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而石沟村最大的资源就是土地
。据不完全测算
,石沟村至少可以开发出4万亩土地
,这里无疑将是城关区未来发展主阵地
。
“科技兴农——推广现代农业生产”
。耕地是农民的命根子
,回道沟新村建设在安置村民住房
、生活的同时
,也一定会保证村民基本生产用地的安全
。留足开发出的一半土地约500亩
,按人口重新分配做农业用地
,积极寻求技术指导和援助
,引进先进的农业新技术,发挥规模效应
,建立科学种植园
,发展日光温室
、反季节栽培
、多茬种植
、滴灌
、甚至无土栽培等的高科技含量
、高经济值
,亩产在万元以上的现代农业生产
,保证农民科学致富奔小康
。
同时
,随着兰渝铁路以及兰州枢纽站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建成以后
,石沟村可凭借其北接皋兰水源乡
、什川镇
,东辐射榆中
,南承雁滩城区的区域
,走改良生态持续发展道路
,跨区域建设大型生态观光农业种植
;或借建设铁路北站的优势
,将其打造成与九州开发区相得益彰的新兴工业园区和物流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