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中国梦·AG厅梦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老俞”作客AG厅集团 兰州新东方选址AG厅名苑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08-06-02    阅读量 :

   531日,被誉为“留学教父” 、“中国教师首富”的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作客AG厅集团 ,与AG厅集团董事长朱全祖等全体高层管理人员就企业管理 、上市等相关问题等进行了进行了座谈 。俞敏洪老师对AG厅集团给予了高度评价 ,并参观了筹备中的兰州新东方学校 。

    据了解 ,兰州新东方学校占用了AG厅名苑商铺的一层(半间) 、二层和三层 ,目前学样正在紧张筹备中 ,将于不久开学 。AG厅集团董事长朱总在介绍时说,兰州新东方之所以选址AG厅名苑 ,除了AG厅名苑优越的地理位置 ,完善的配套服务外 ,更重要的是AG厅集团的品牌知名度 。新东方是国内知名的教育集团 ,作为甘肃知名房地产企业 ,AG厅集团与新东方强强联手 ,将会达到一个共赢的效果 。在座谈会上俞敏洪老师对AG厅集团给予了高度赞扬 ,并表示将会一直携手AG厅集团 ,为本地的教育事业做一些积极的贡献 。

 

座谈会现场

==== 相关阅读 ====

AG厅集团"爱无边" 再捐15万援助灾区重建家园 [] https://news.gshouse.com.cn/news/p/34-82/2008052600166.html

AG厅集团12吨救援物资昨日零晨顺利运达陇南灾区https://news.gshouse.com.cn/news/p/34-83/2008051700101.html

===进入论坛===

相关信息 :

俞敏洪 简介

俞敏洪 ,江苏省江阴市人 ,一九六二年 ,属虎 ,身高一米七七 。

 

民盟成员 。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 ,大学学历 。1985年任北京大学外语系教师 ,1993年创办北京新东方学校 ,2003年成立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 。现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 。

 

俞敏洪现任新东方学校校长 、北京新东方迅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被媒体评为最具升值潜力的十大企业新星之一 ,20世纪影响中国的25位企业家之一 。 其人博闻强志 ,娴于辞令 ,幽默儒雅 。他精通英语 ,尤工词汇 ,一本"红宝书"在业内有口皆碑 ,并主编了多套实用教学光盘 ,成为中外颇负盛名的英语教学专家 ,由他创办的新东方学校目前已经占据了北京80% ,全国50%的出国培训市场 ,年培训学生超过15万人次 ,国外的留学生70%是其弟子 ,由于他对留学教育专业的杰出贡献 ,被社会誉为"留学教父" ; 俞敏洪高瞻远瞩 ,在事业如日中天之际 ,仍然开拓进取,在2000年 ,与中国IT巨头联想集团强强联手 ,挺进互联网 ,成立新东方在线网站,各路精英 ,纷至麾下 ,俨然是一代帅才 。 然,"岁寒知松柏" , 俞敏洪今日之成就是从昔日苦难 、失败中锻炼出来的 :高考数次落榜 ,他不气馁 ,复读时他还要务农 ,代课 ,终于在第三次高考一举考取北大西文系 ;毕业后 ,同学们纷纷出国 ,他却失败了几次 ;他沉寂了七年 ,在北大教书 ,也思考了七年 。一九九一年 ,他勇敢地抛弃了工作 ,开始了艰辛的创业 。几年后 ,新东方学校从"星星之火"发展到"燎原之势" ,俞敏洪获得了巨大成功 。但他依然面带微笑 ,十分谦虚 ,他的人格魅力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在新东方在线的网络课堂里 ,俞校长将多年来殚精竭虑的教学体会与经验充分展现给大家 ,融合了他奋斗的精神与乐观的人生观 ,希望广大有志青年可以从中得到帮助 ,让自己的人生"终将辉煌" !

 

俞敏洪 :

  东方人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联东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出生于196210月 ,在江苏省江阴市接受中小学教育 ,于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 。期间患病休学一年 ,1985年从北京大学毕业 ,留校任职 。

19919月 ,俞敏洪从北大辞职 ,进入民办教育领域 ,先后在北京市一些民办学校从事教学与管理工作 。

 

19931116日 ,俞敏洪创办了北京市新东方学校 ,担任校长 ,从最初的几十个学生开始了新东方的创业过程 。截止到2000年 ,新东方学校已经占据了北京约80% ,全国50%的出国培训市场 ,年培训学生数量达20万人次 。同时新东方在其他领域的发展也相当迅速 ,目前新东方学校的教育部门包括 :国外考试培训部 、国内考试培训部 、基础英语一部(听说) 、基础英语二部(新概念) 、实用英语部 、高自考培训部 、少儿英语部 、小语种培训部 、电脑培训部等 ;新东方学校的服务部门包括 :学生阅览室、学生信箱服务 、出国咨询处 、公证处 、订票处等等 。新东方目前分别在上海 、广州设立了分校 ,将新东方的精神与教育理念在全国范围内传播 。

 

2000年为止 ,俞敏洪在教育过程中出版了数本英语教学与学术著作 ,其中包括 :《GRE词汇精选》(学生中称为“红宝书”) 、《GRE词汇逆序小辞典》 、《英语词根词缀记忆大全》 、《英语现代文背诵文选》等 ,主编了《英语我爱背单词》光盘 、《英语GRE词汇大突破》光盘 、《GRE模考》光盘 、《GMAT模考》光盘等 。成为中国颇有名气的英语教学与管理专家 ,推动了中国留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被社会誉为“留学教父” 。俞敏洪的办学事迹被中外众多报刊及杂志报导 。

  

2000年 ,俞敏洪及领导团队成立了东方人投资有限公司,向教育产业化运作迈开了一大步 。同年 ,新东方与联想合作 ,由联想注资5000万 ,新东方出品牌资源各占50%股份成立了联东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专门从事新东方远程教学 。这是新东方与外界第一次的正规合作 ,新东方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精神通过现代化科技以更快地速度渗透进社会 。

 

俞敏洪很早就起床 。最近上班 ,他得比平常提前近两个小时从家里出发 。他创办的“新东方”学校 ,这几天又到了招收暑假班的时候 ,由于报名的人太多 ,学校所在地 、中关村一带的主要交通路段常常为之堵塞 ,——这种“夸张”的场面 ,已经持续了好几年 。 

 

俞敏洪将车停在北四环路旁的一幢普通白色四层小楼旁 。这是“新东方”的总部 ,也是被媒体称为京城最“热”的地方—— 

 

据说 ,在美国 、加拿大的任何一所著名高校里 ,来自中国的留学生 ,70%是从这里走出来的 。身为“新东方”校长的俞敏洪 ,经常到北美考察访问 ,每次当他到附近的中餐馆就餐时 ,刚一落座 ,就会有几十个人站起来 ,同时称呼他“俞校长” 。 

 

 

 

俞敏洪成功的秘诀

      小时候我父亲做的一件事情到今天还让我记忆犹新 。父亲是个木工 ,常帮别人建房子 ,每次建完房子 ,他都会把别人废弃不要的碎砖乱瓦捡回来 ,或一块二块 ,或三块五块 。有时候在路上走 ,看见路边有砖头或石块 ,他也会捡起来放在篮子里带回家 。久而久之 ,我家院子里多出了一个乱七八糟的砖头碎瓦堆 。我搞不清这一堆东西的用处 ,只觉得本来就小的院子被父亲弄得没有了回旋的余地 。直到有一天 ,我父亲在院子一角的小空地上开始左右测量 ,开沟挖槽 ,和泥砌墙 ,用那堆乱砖左拼右凑 ,一间四四方方的小房子居然拔地而起 ,干净漂亮地和院子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 。父亲把本来养在露天到处乱跑的猪和羊赶进小房子 ,再把院子打扫干净 ,我家就有了全村人都羡慕的院子和猪舍 。 

       当时我只是觉得父亲很了不起 ,一个人就盖了一间房子 ,然后就继续和其他小朋友一起 ,贫困但不失快乐地过我的农村生活 。等到长大以后,才逐渐发现父亲做的这件事给我带来的深刻影响 。从一块砖头到一堆砖头 ,最后变成一间小房子 ,我父亲向我阐释了做成一件事情的全部奥秘 。一块砖没有什么用 ,一堆砖也没有什么用 ,如果你心中没有一个造房子的梦想 ,拥有天下所有的砖头也是一堆废物 ;但如果只有造房子的梦想 ,而没有砖头 ,梦想也没法实现 。当时我家穷得几乎连吃饭都成问题 ,自然没有钱去买砖 ,但我父亲没有放弃 ,日复一日捡砖头碎瓦 ,终于有一天有了足够的砖头来造心中的房子 。

  

  后来的日子里 ,这件事情凝聚成的精神一直在激励着我 ,也成了我做事的指导思想 。在我做事的时候 ,我一般都会问自己两个问题 :一是做这件事情的目标是什么 ,因为盲目做事情就像捡了一堆砖头而不知道干什么一样 ,会浪费自己的生命 。第二个问题是需要多少努力才能够把这件事情做成 ,也就是需要捡多少砖头才能把房子造好 。之后就要有足够的耐心 ,因为砖头不是一天就能捡够的 。

我生命中的三件事证明了这一思路的好处 。第一件是我的高考 ,目标明确 :要上大学 ,第一第二年我都没考上 ,我的砖头没有捡够 ,第三年我继续拚命捡砖头 ,终于进了北大 ;第二件是我背单词 ,目标明确 :成为中国最好的英语词汇老师之一 ,于是我开始一个一个单词背 ,在背过的单词不断遗忘的痛苦中 ,我父亲捡砖头的形象总能浮现在我眼前 ,最后我终于背下了两三万个单词 ,成了一名不错的词汇老师;第三件事是我做新东方 ,目标明确:要做成中国最好的英语培训机构之一,然后我就开始给学生上课 ,平均每天给学生上六到十个小时的课 ,很多老师倒下了或放弃了 ,我没有放弃 ,十几年如一日 。每上一次课我就感觉多捡了一块砖头 ,梦想着把新东方这栋房子建起来 。到今天为止我还在努力着 ,并已经看到了新东方这座房子能够建好的希望 。

  金字塔如果拆开了 ,只不过是一堆散乱的石头 ;日子如果过得没有目标 ,就只是几段散乱的岁月 ,但如果把一种努力凝聚到每一日 ,去实现一个梦想 ,散乱的日子就积成了生命的永恒 。